時下,距年底只有3個多月了,而這廂是一些鋼廠落后產能高爐的陸續拆除,那廂是一些鋼廠追逐利潤的紛紛復產。如此這般,各地能否如期完成全年粗鋼去產能4500萬噸的任務?筆者認為夠嗆。在利潤誘惑和利劍高懸的兩廂博弈中,只有多措“割腕”,方可把中央供給側改革方略落在實處。鋼廠一邊復產一邊拆爐子的情況已較為普遍。比如鋼產占據全國半壁河山的河北省,今年8~11月,全省要去除的1647萬噸煉鐵產能中,正在生產的產能有1180萬噸,且盈利狀況不錯。河北唐山的一些不銹鋼橢油缸管企業也已“如期”復產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僅今年6月,我國粗鋼產量6946.9萬噸,同比增長1.7%,
橢油缸管廠家日均產量環比增長1.82%,創下單月歷史最高水平。1~7月全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(不銹鋼橢油缸管)的利潤總額為838.8億元,利潤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2.3%,與去年前七個月反差明顯,當時利潤總額為391.5億元,只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%。很多民營不銹鋼橢油缸管企業的利潤更高,一噸熱軋卷板目前利潤可以達到三四百元,有的甚至更多。照此計算,年產500萬噸的廠子,利潤接近15億元。而按照今年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的計劃,剩下的3個多月要去掉剩余的過剩產能,在不銹鋼橢油缸管企業利潤回暖的態勢下,拆掉已經盈利和正在生產的爐子很殘酷,不銹鋼橢油缸管企業怎樣忍痛“割腕”?尤其是自負盈虧、沒有國家對職工安置補貼的民企鋼廠,關的爐子越多鋼價越高,面對鋼材庫存較低的現狀,能不加碼生產嗎?讓他們停產難上加難。
http://www.ww306.com/